培訓感悟
編輯:何清華 瀏覽: 添加時間:2013-12-02 16:00
經過幾天的認真聽講,我對團隊建設有了一個更深入的了解,內心也感想頗深,要想在人員逐漸老化,職工的思想都波讕不驚的情況下營造出企業積極爭先的氛圍,建設學習型、爭先型的團隊無疑是唯一的途徑,主要做法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如手:
一要倡導互動式管理,激發團隊活力。
目前,我們單位人員流通少,新人補充少,這一現狀在很長的時間內不可能改變,由此許多崗位工人在同一個崗位一呆就是十年,甚至二十年,崗位欠流通的直接后果就是隊伍缺乏活力,創新意識不強。要讓一個團隊有活力,有動力,應該在各單位實行每兩到三年一次的基層干部的互換,如行政與黨群互換、隊與隊互換;在基層層面上,每年應根據需要對人員崗位進行調整,加速內部“流通”;在班組層面上,應該實行雙向選擇,每兩年一次班長海選,再由班長選擇班員。三個層面互動后,相當于每兩年一次的全員重新排列組合,不僅無形中使員工增加了競爭上崗的危機感、壓力感,而且由此使員工對崗位永遠保持一種向上的激情。
二要重標桿引領,鼓舞爭先士氣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威廉·詹姆士在研究中發現:在缺乏激勵的環境中,人的潛力只能發揮出20%—30%,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勵,他們的能力可發揮到80%——90%,我們在工作中也常有這樣的體會:樹起一個典型,比大道理講上一籮框還管用。由此可見,激勵是挖掘潛力的重要途徑,所以我們應該以 “激勵”為主旋律,努力營造人心思進氛圍。在典型選樹中,不應該只追求高、大、全式的人物,而是求“精”不求“全”,只要他在某一點、某一環節上有別人沒有的“亮點”,在這一點上他就是先進的典型人物。從而讓先進可信、可親,職工也愿意去學他。在日常工作中,也可以建立勤儉持家獎、閃光點子獎等,通過評選獎勵,激發員工積極為企業發展出謀劃策的熱情。
三要抓實培訓,豐富平臺,不斷激發建“學習型團隊”熱情
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感慨:培訓年年抓,年年都一樣。反思我們的技術課堂,往往是機械式的、為了完成任務“滿堂灌”的教學,我們以往的培訓效果檢驗,也往往都是一種形式,其實可以嘗試把管理的“塊”切小,通過“小課堂”、“小講臺”提升培訓效果。
所課“小課堂”,就是以導師帶徒為手段,以現場操作技術為主要課程,一個程序一教導,一個操作一授課,達到工作學習兩不誤。
所謂小講臺,就是鼓勵員工把自己的工作小經驗以輪流授課的方式講給全隊或全班員工聽,比如對一項重大事故隱患的排除,對一起安全事故苗頭的避免等,由于是日常工作中實實在在發生的事,針對性強,實用性更強,能激發員工共鳴,所以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而且由于每位員工都要輪流登上“小講臺”,也促使員工在工作的過程中多留心、多動腦,多總結,起到了雙向促進作用。
四要注重企業文化,增強“家”的凝聚力
有些員工之所以得過且過,對工作不操心、對事關企業發展的事不上心,主要原因是其心中缺少一種強烈的“家”歸屬感,要想職工以“家”為榮,想“家”所想,為“家”奮斗,這個“家”必須具有凝聚力,向心力,所以企業要注重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時時、處處為群眾著想,把企業的情、企業的愛裝滿了他們的心房,而這些點點滴滴的愛在不知不覺中就會轉化成為工作的動力,促使他們像愛家一樣愛崗位,像愛孩子一樣愛護設備。
為期五天的培訓已經降下帷幕。參加完這次培訓,讓我無論在工作和生活的價值取向和班組管理的理解上都有了進一步的體會。這不光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同時也是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的過程,這種收獲是具大的。欣賞,信心,責任,感恩,包容,團隊意識……希望在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以此為準則,真正應用到自己的實際工作和生活中,切實提高我們團隊的工作效率同時,與其他學員相處時,深切感受到同齡人的風采,對比自身不足,決心提升自我,超越自我!
[備注]:在培訓感悟作品賽中榮獲二等獎